聊城城区试点路口遮阳篷“颜值”亮眼
可以挡雨雪、遮烈日 计划月底完工,或将全面铺开
架设在花园路与后菜市街交叉路口的非机动车道上的新款遮阳棚。本版组图 张目伦 摄
全媒体记者 张目伦
近几年来,聊城城区非机动车道上的遮阳棚是市民眼中一道少不了的风景线。这些遮阳棚,不仅为非机动车及行人在等红灯时挡雨雪、遮烈日,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越线、闯红灯等交通违法现象。但后来,架设在东昌路一些路口的遮阳棚被拆除。天气变化无常,遮阳棚的作用非常明显,有些市民曾对拆除遮阳棚的举动表达了疑惑。现在,在花园路与后菜市街交叉路口的非机动车道上,又架设起了4个“高大上”的新款遮阳棚。
对此,市政部门表示,目前该路口的遮阳棚正在建设,为先期试点,将于月底完工。
实地探访 新款遮阳棚“新”在哪儿
10月26日下午,在花园路与后菜市街交叉路口,记者看到,西北角的非机动车道上,已建起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式遮阳棚:它的整体框架是“斜拉”式的,像一面旗子,立柱共有5根,其中一根固定在路旁边的绿化带里,其他4根立在路边,棚布采用的是白色的张拉膜,延伸在整个非机动车道的上方,像一把大伞,一端固定在横梁上,呈悬空状。
据了解,这款新式的遮阳棚高度有两种,分别为4.5米和6米,总长度为20米,横向宽度为6米。“当下,聊城城区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,与之相配套,我们非机动车道上的遮阳棚也要‘旧貌换新颜’。除了考虑安全性外,还要保证它的形象是否与我们的城市品位相一致。”市政部门负责人表示。
“我们选择的这款新式遮阳棚,跟之前相比,采用了无碍交通的立柱设计,占地面积小的同时,更加坚实牢固。另外,它的部件能够拆卸组装,不仅方便日常维护,在恶劣天气来临前,还可以把棚布拿下来,从而减少安全隐患。最后,由于是框架结构,它不阻碍视野,通透感十足,保证美观的同时,也增强了市民朋友的视觉安全性。”该负责人介绍。
月底完工 新款遮阳棚你觉得怎么样
施工现场负责监理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,该工程已开建四五天了,路口四个角都在施工。这次安装的遮阳棚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弧形设计,路口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个,钢材制作的立柱已经固定好,目前正在焊接框架,上面覆盖可使用15年的进口棚布。另一种是斜拉式的,安装便捷是其特点,位于西北角和东北角。目前,西北角的遮阳棚基本完工。
记者看到,东南角有近10人在忙碌,天不亮他们就开始施工了,整个工程预计月底完工。建成后,行人在此等红绿灯时,起到挡雨雪、遮烈日等作用。
类似的遮阳棚其实已经在南方不少城市利用,如今被“引进”聊城,具体“模样”是市政部门设计出效果图后,交由专业队伍施工的。“这个路口是试点,我们想先通过征求广大市民意见,再决定这款遮阳棚是否在城区全面铺开。”市政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,该部门将根据使用情况确定下一步的方案,最终确定遮阳棚的颜色、款式、形制、长度等。“因各路口状况不一,所以遮阳棚也将体现个性化,不会千篇一律。”
当天傍晚,记者在刚建成的遮阳棚下随机采访了一些过往的市民。快递小哥郑先生说:“我天天要在马路上骑车。今天看到这个新装的遮阳棚,感觉很人性化。”
市民陈女士说:“这个遮阳棚外观挺时尚,政府部门做了一件大好事。下雨或者天气热的时候,等红灯确实很不好受,所以经常会有行人匆匆赶过去,其实这样很危险。现在有了这个遮阳棚,可以挡雨雪、遮烈日,也会安全许多。”
来源于聊城日报、聊城晚报、聊城新闻网的原创作品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创作者。